別離讓我們更珍惜相聚?
	月圓善願圓的週六午安。
	(20230930)
	離別一何久,七度過中秋。
	去年東武今夕,明月不勝愁。
	豈意彭城山下,同泛清河古汴,船上載涼州。
	鼓吹助清賞,鴻雁起汀洲。
	坐中客,翠羽帔,紫綺裘。
	素娥無賴,西去曾不為人留。
	今夜清尊對客,明夜孤帆水驛,依舊照離憂。
	但恐同王粲,相對永登樓。
	——蘇轍《水調歌頭‧徐州中秋》
	在蘇軾寫下《水調歌頭·明月幾時有》的第二年,蘇轍和蘇軾在徐州共同度過了一百餘日。
	闊別多年,兄弟倆終得團聚。
	八月十五這天,兄弟倆一起度過了七年來的第一個中秋節。
	但中秋之後,蘇轍又要赴任南都,於臨別之時,寫下了這首《水調歌頭·徐州中秋》,回贈其兄。
	世事顛沛,一次不經意的離別,竟然有七年之久。
	去年的今天,我還在東武之地為不能團圓滿心愁緒。
	如今,我們在彭城山下,月夜泛舟,鼓吹助興,終於熱鬧鬧地過了一個中秋節。
	客人們衣著華麗,玩得盡興。
	多希望月亮不會西沉,這樣的快樂還能繼續下去。
	可是圓月無情,不肯為人留下來。
	明天,我又要獨自上路,不知下次見面會是何時,會在何地。
	歸帆又離岸,相逢又兩端。
	人們為了學業為了工作,
	人的一生總是充滿別離。
	但是別離是重逢的開始,
	如果沒有離別沒有無常,
	人就不會真正珍惜相聚,
	就再也沒有重逢的喜悅。
	也許你的小孩未來幾年,
	也會打點行囊離開父母,
	但不必懊喪也不必惆悵,
	送一份祝福道一聲珍重。
	願別離的期間彼此安好;
	願等待相聚中各自順遂。
																								






